国人逐梦 先进嵩山后拜少林
发布日期2008-11-18 14:06:38
寻访嵩山少林
作者:汪传华
认识少林寺,盖因1982年内地与香港合拍的电影《少林寺》,一个新的题材、一个新的视野,将改革开放后日益活跃的中国电影业推向一个新的浪潮。这是我们学生时代结束时期的一个最为理想的文化饕餮,少林寺及其武术迅速在学生中火了起来,不少男生索性剃着光头,在大批特批奇装异服的年代,这派行头十分风光,无人追究。反倒促使不少学子狂热的追求起来,这种追求成为当时一种最高境界的时尚,甚至有少不惜一切的狂热者单刀赴会少林寺。紧随其后,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播放,更是让国人对少林寺与武术的解渴,大长国民的志气,为这波少林热添了一把薪,感受着“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美誉。尤其是在诵读中国近代史时,这样的电影与电视确实让我豪迈和坚强起来,更使国人对少林寺和武术有了全新的认识。此时的《少林寺》和《霍元甲》主题曲,传唱神州大地,几乎所有的国人都晕了,无论男女老幼。我由此仰慕少林寺,企盼踏访,便成了我一个很久的梦。
久违了的梦,圆了。从郑州到少林寺的旅游高速公路,仅仅1个多小时,我却等待了25年,真的感觉很值。
走进这个禅宗祖庭的一方净土,我发现自己梦中的少林与现实相距甚远。原想,少林寺一定是古刹林立、佛乐绵绵,嵩山一定是崇山峻岭、挺拔巍峨,想必这里一定是武僧满山、威风凛凛。尤其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造访,更增添了少林寺的光环。艺术的渲染与盖世的武功,早已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记忆。
从郑州西行不久,在这个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很快就能远远看见一座山突兀而起,这就是嵩山。车绕山势之阳,便是嵩山少林广场,巨大的雕塑上,一尊武僧抱拳胸前,垂耳方脸,目视前方。广场牌坊横额之上,启功先生手书了“嵩山少林”,内联为沈鹏先生书写的“百代衣钵赓承一花五叶,千秋山河襟带四水三城”,外联隶篆“胜世有缘听法雨,少林无处不雄风”。少林寺就在这块嵩山向平原铺展的对接处。
少林寺的坐落处,山势不高,无法与南国的佛教二祖道场岳西司空山、三祖道场古南岳潜山天柱山、佛教圣地九华山,亦或是黄山、庐山、石钟山等这样的旅游胜地的秀美与峻险相企及,但它在佛教界有着中国禅宗发源地这个无与伦比的地位。尚未走进嵩山少林广场,远远的传来那再也熟悉不过了的委婉悠扬且十分动听的“牧羊曲”,偌大的电视墙在这个乐曲的声中变幻着嵩山少林的奇景,引人入胜,催人脚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仰慕者,共同汇聚到嵩山少林。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因此,少林寺被佛教尊称为“禅宗祖庭”。
电影《少林寺》中的庙宇颇有气势,但实际上少林寺从外形上与遍布中国的大多数名刹没有太大区别,依次是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建筑。这里虽是佛教发源地,但僧人很少看到,更不用说武僧模样的僧人了,倒是武学的遗迹倒处可见,书籍随处可买。寺中森森大树的树干上,密密麻麻布满一个个小洞,据说都是武僧练一指禅时的后遗症。
少林寺的大门为清代建筑,门额上的“少林寺”三个大字为清康熙皇帝亲书。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山门外两侧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山门甬道两侧为少林寺碑林,共有碑刻108通。
大雄宝殿于1985年重建,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不同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大殿中间两根大柱之下有麒麟雕像,预示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大雄宝殿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晨钟暮鼓”之说出于此,它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信号。
钟楼前的《皇帝嵩岳少林寺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寺和尚13棍僧救驾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庙内《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段历史,这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由于朝廷的重视,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背面为《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再往北,位于方丈室附近刻立着《乾隆御碑》,据说乾隆曾夜宿方丈室,感触良多,随写下:“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之后的紧那罗殿、六祖堂、藏经阁、千佛殿、初祖庵、二祖庵,周恩来总理诗句“面壁十年图破壁”出处的达摩面壁坐禅的石洞,以及神光断臂求法而获得衣钵真传的立雪亭,已经来不及参观礼拜了。因为准备就餐,我们只是路过少林寺对面,小溪河南岸的石方禅院,且外围还在整修。少林武僧表演广场,虽有不少游客纷纷围坐,我们同样无暇欣赏那精湛的高强武艺了。由于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分别在安庆岳西司空山和潜山天柱山弘法传教,很想在些获得更多的缘由,也无法实现。
与少林寺相隔不远就是少林的塔林,这里是少林寺历代高僧骨灰安厝之地。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不少塔多有残破之处,塔与塔之间相距不过几米,也不曾看到武僧在此习武弄剑。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虽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但有的高僧1人一塔,有的几个人一塔;有的塔高达7层,有的只有一般人的腰高,俗家的等级森严制,在这里也无以避开。
我始终在想,达摩祖师东来少林传道,中国的佛教又从少林传播而来,历经历代高僧弘扬,自成一系,但为何又与武功搅到一起?佛教讲究的是精神,为何武术盛行少林?高僧注重修行,本不为人所知,武术注重强身,却在到处张扬?会不会用武功来护法,用传道来弘法?确实,我等佛门之外的俗家人,无法知晓真正的原因,倒是禅宗的思想,一个“悟”字让我似乎悟出了些什么。
从派发的资料与征询寺中和尚,在禅堂坐禅是僧人的必修课,少则30分钟,多则4个小时,甚至有更长时间者。如此静心打坐,时间长了,必有麻木之感,坐禅结束,以习武的方式活动一上经络也为尝不可,强身健体可能就出于此,久而久之,便会总结出一个套路,武功缘起大概就是在于此吧!于是,我又想起释永信方丈一系列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举动,在网络上公开部分少林秘笈,于央视演播室一展少林密功,甚至于今年向普京总统密赠武功秘笈。依释永信方丈的说法,外人学得了少林密功的外形,却学不了真经,没有少林氛围,更少了僧人的经历,莫非这坐禅积累了内功不是,高僧的言传身教更为秘笈?是问也可能是答案。
释永信,1981年出家到少林寺时,寺里只有行正、素喜、素来等12名僧人,据说那时寺院荒寂、杂草丛生。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使少林寺走上复兴之路,当年旅游参观人数突破70多万,是正常年景的几十倍,1984年达到巅峰的260万。1987年,释永信执掌少林后,独具慧眼,全方位推动少林寺的发展,整修寺院、注册商标、开通网站、成立武僧团等等,中国功夫成为了一张耀眼的中国文化名片,但到底少林寺是传教还是习武?少林寺与现代生活的每一次拥抱,都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不仅在于它颠覆了民间对少林寺封闭、苦修的传统印象,而且也因为少林僧众认为佛教兴盛的根本之道在于它需要与时俱进,释永信就是这样一位颇受争议的少林佛家掌门人,他说当年传抄佛经抄得个洛阳纸贵,佛教与生活密不可分,相信在此修道之人深知个中原因。
释永信方丈出身于安徽,因安徽与河南毗邻进入少林,潜心研修佛与武,使少林寺光大,中国需要这样的宗教人士。但我还想,安徽人敢于创造,不是吗?陈独秀开天辟地创建中国共产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起源中安徽;农村改革的先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验田——凤阳小岗村。安徽人富于创造,放眼今天的中国,这样的事例确实很多,但是安徽致命的又在哪里呢?安徽真正的人才“红杏出墙”,留守的因为有着太多的儒家思想,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也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考。
我们此行礼拜少林,判逆思维,先进嵩山后拜少林。沿索道向嵩山的心脏地带挺进,见识了嵩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据路牌的资料显示,那是太古宙,距今36~25亿年,属于花岗绿岩石之一的斜长角闪片麻岩,是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在海底形成基性火山岩石,经距今25亿年发生的地壳运动——“嵩阳运动”的温压效应改造,产生中深变质而成。对于这样的文字,恐怕常人并不感兴趣,我留此存照以纪念。由此前行,就是那来自地幔的斜长角闪片麻岩构造的嵩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使路人在此无法前行,不知是那一代高僧在这嵩山之峰建了三皇寨,后人只好修建栈桥,并在两个山体拉起人工吊桥,怕是许多游人不敢在此经过。
从嵩山少林走出,再回首,那里依旧游人如织。相信他们也是在圆一个久违的梦。
《中原纪行之三》 寻访嵩山少林